教宗为本届世界和平日所选择的主题是:宗教自由,通往和平的途径,因此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邀请各国领导人保护基督信徒,因为他们往往是暴力和歧视的受害者。
我们每天也生活在一个被战争和暴力所蹂躏的世界上,耶稣恰恰打发我们来到这个以它的自私向我们提出挑战的世界,而我们的回应不是假装什麽都没发生,以没办法或现实生活超出我们的能力为藉口。
在一个不乏穆斯林和基督徒产生冲突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寻找相互尊重与接纳差异的方式,竭尽所能避免暴力和攻击行径。8月13日,帕罗林枢机离开印尼抵达东帝汶首都帝利,在当地的大修院与师生们一同举行了弥撒。
十二月:为青少年儿童做福音的使者,为他们的尊严永远得到尊重、免遭任何暴力和剥削祈祷。 教会从建立之初就高度关注青少年。
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团体原是生活在平安与爱内,但在圣斯德望殉道后,那里便爆发了暴力迫害基督徒的事件。教宗说:爱德的平安和迫害多少是教会生活的模式。在历史中总是这样,因为这是耶稣的生活模式。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宗教无非是和平的预报者…而和平首先必须在人内心建立起来”。教宗的讯息很清楚:“没有一个人可以合法地以宗教差异为理由,作为敌视他人的借口或企图”。
神长们提出的其它课题还有:帮助夫妻在信仰和婚姻生活中成长及成熟,使青年重新发现爱的美善并加深爱与婚姻的相互关系;家庭使徒见证在教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处在困境中的家庭、贫困家庭、家庭遭受的暴力、童工的创伤、
他说:1936年夏天,仇教者开始迫害教会。他们禁止施行圣事,并烧毁圣堂、抢劫会院、摧毁祭礼用品、把西班牙艺术珍品投入大火中。
教宗说:从那天起,宗徒们和每位基督门徒都可以在耶路撒冷和全世界各个城市生活,包括那些充满不义与暴力的城市,因为在每座城市的上面都是同一片天空,每位居民都可以怀着希望举目仰望天乡。
今天,贫穷每日都透过无数的面容在质问我们,在这些面容上反映出痛苦、排斥、滥用职权、暴力、酷刑和监禁,以及战争、丧失自由和尊严、无知和文盲、医疗危急和失业,再加上人口贩卖和奴役、流亡和贫困,以及被迫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