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生命是一种慢性衰竭,喜悦只是过客,生命没有意义。对基督徒而言却并非如此,基督徒相信远方有一颗始终发光的太阳,更美好的日子必将来到。
天主只能活在我们的心中,何况天主只是我们的精神寄托罢了,我们都在社会中磨练着,我又何尝不是生活在这冷酷无情的社会上呢?现在想想,我错了,我犯了大错,我否认了天主,否认了天主的存在。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件事:战胜饥饿的意愿。若缺乏这意愿,饥饿将会继续成为一个在那里折磨所有人,尤其是最贫穷者的灾难。可见,这是一项从言语到行动的强烈呼吁。
耶稣的父母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表达出孩子是属於天主的,他们只是孩子生命的守护者,而非拥有者。所有父母都是孩子们的生命的守护者,不是拥有者。父母应该帮助他们长大、走向成熟。
教宗首先指出:听告解司铎既不是慈悲,也不是恩宠的根源,他虽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依然只是工具而已!若司铎把这工具据为己有,就是阻碍天主在人内心运作。
同时梅瑟也只可光着脚才能亲自领会以色列民的痛苦,要投入、参与,才能承担、帮助、拯救、提升,不然只是隔靴搔痒。
当人们以为信仰只是认识真理的旅程时,诺斯底主义的危险便由此浮现。瓦伦特表示,「这道劝谕警惕一种诺斯底精神。每当教会以某种方式忽略具体面容、采取抽象路线时,这种诺斯底精神便会渗入教会今日的生活。
直至今日你已找寻到的只是一个既定不变的目标,因此我也在此告诫你用你一贯的决心坚持做任何你必须做以及你能做的事。我不得不养活自己的时候还没有你这般大,但我下定了决心,并且自那以后从未有一丝懈怠。
教区奥斯定.汉迪.塞特扬托神父(AugustinusHandiSetyanto)对《亚洲新闻》说:「谈论宽容和多元化不能也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该成为一种实际行动。」
教宗说:蔑视人的尊严、金钱偶像崇拜、暴力的蔓延、科学和技术的绝对化,对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开采,这些只是悲剧现实的某些严重迹象,我们绝不能对其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