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继续说:“不仅是圣乐,而且一般的音乐也能建筑桥梁,使人,包括疏远的人彼此接近;音乐没有国籍、种族和肤色的障碍,却让所有人进入一种高尚的语言中,并总能使不同的人和团体进入和谐。
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因著祂,所有的分裂都能被克胜;在祂内,每个人和每个民族都能得救。”教宗指出,为能充分地活出传教使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祈祷,按照耶稣的教导热切并恒常地祈祷”。
随后,他在新设立的接待中心会见了穷人和无家可归者。教宗的关怀举动给他所遇到人带来极大的喜悦和感动。(梵蒂冈新闻网)罗马的倾盆大雨和狂风并没有阻止教宗方济各的慈悲与怜悯。
他们服务的对象非常多元,包括:弱势群体、移民、病患、服刑人、残疾人和受伤的家庭。这展现出「没有天主不愿意救援的人类匮乏」。教宗首先引用《慈悲的面容》诏书,阐述慈悲的意义(参阅:9号、12号)。
在教宗83岁生日之际,各国领导人和宗教领袖也向教宗寄发贺函。
拉奎拉教区总主教彼得罗基(GiuseppePetrocchi)枢机对本新闻网解释说:“教宗切来斯蒂诺五世非凡的直觉力创造了这个宗教与社会的礼仪,它具有一个普世性的意义:就是说,它适合所有人和每一个人。
乐队、古装人物、马匹、牛车、驴子走上街头,大人小孩投入其中,其中不乏由教师带领的学校团体、公家和私人单位,文化、体育爱好者协会,工匠、商人和专业人士,众人齐心参与游行,拼凑出一大幅民俗传统的镶嵌画。
吉隆坡总教区清楚指出成为《愿祢受赞颂》堂区的益处,并强调作为个人和堂区的成员都有责任真正帮助照顾我们的共同家园。
我邀请每个人成为这个盟友关系的主角,承担起个人和团体的使命,携手打造一个团结的人文精神之梦,回应人的期待与天主的计划。」
在此机会上,教宗方济各致函巴拉圭主教们,写道,“愿这牧灵之家成为你们彼此表达弟兄般共融的地方,以及关怀最需要帮助的人和被社会遗弃者的场所。透过你们的善功和言行,使他们感受到上主的温柔与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