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我们的环境,世界各地的人民也受到气候变化后果的重创。展览的主题“改变”,指的是气候变化的现象,以及为了缓解其影响,每个人调整各自观点和行为的必要性。
如果你想改变别人,那就先改变自己;如果你无法改变别人,你还得改变自己;如果你想改变环境,那就先适应环境;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你还得适应环境。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
他指出,台南市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及身心障碍比例均高于全台,为了打造有「爱」无「碍」的友善环境,市府从辅具服务、复康巴士、日间照顾中心等多方面,为他们提供实质照顾服务。
可见,这封通函的立足点是在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能有个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函中也鼓励在教会环境中已经落实的相关计划要反映出对性侵犯迹象的识别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另一个重点就是对未来司铎和会士的培育。
教宗提到:「最终,牧灵工作在于培养在信仰内成熟的人,能将信仰生活在天主常被人忽视的环境中;成为与信仰一致的人,能在所处的任何环境中带来基督的光亮;能喜悦地活出信仰的人,以传达身为基督信徒的美好。」
夏神父指经济和社会上的排斥令其他价值没有生存机会,社会应让不同价值繁衍,其中教会可推动对人类生命和环境尊重的价值,以及共融的精神。 蔡惠民神父强调了教会群体须推动平信徒参与社会。
教宗说:只有向天主的真理敞开心怀,才能在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具体环境中明了人的真谛,即人是天主的子女,由圣洗圣事重生。教宗谈话的主题进而转到一男一女婚姻盟约的不可拆散性。
环境氛围好的人,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快乐中,在被爱的氛围中,他对世界一定充满着爱与希望,对事物充满着关怀。
当然,也有许多人生来就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给他的生命带来了许多坎坷与波折。因此,也体验不到足够的被爱与关心,对他来说,环境的影响使他很难相信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爱与被爱。
在大浪淘沙的数以万计的弄潮儿角逐下,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正在努力,争取下一次机会;纵观芸芸众生,穷尽人间百态,谁甘心失去追求上进的机遇,错过蒸蒸日上的发展环境。耶稣基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