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我们自由离去,有如荡子那样,但是爱也每天在等待我们回来;爱是一位牧人对失去的羊的爱,温柔地接纳每一位敲门的罪人。天父充满爱,祂愿意把爱赐予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封闭我们的心,不去爱他人,祂就无法做到。
《福音》中的荡子比喻帮助我们省思这个问题:他反躬自问…‘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路十五17-18)。
达味王、税吏、荡子,还有圣伯多禄、匝凯,以及撒玛黎雅妇人却能勇於除去面具,呼求天主的慈悲。谁若意识到自己的贫乏且低首垂目,他就会感觉到天主慈悲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比如荡子回头的比喻(路15:11-32),比如主耶稣与尼苛德摩论新生(若3:1-15);或者就按着圣经已经分好的章节,当作一个整体去理解。
福音中荡子的比喻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已经悔过的小儿子为求得父亲谅解准备了一肚子的话,但父亲不等他开口就将他紧紧地拥入了怀里。 教宗说:没有任何罪是天主不赦免的,祂宽恕一切。
教宗说:我们在教会内所遇到的天主不是无情的判官,而是荡子比喻中的父亲。你可以做离家出走、远离天主的小儿子。然而当你有勇气说:我想回家时,你将发现家门敞开,天主迎向你而来。因为天主始终在等你!
他清楚意识到天主不但不会定他的罪,反而会接纳并拥抱他,如同荡子的父亲恢复他做儿子的尊严那样(参:路十五20-24)。在朝圣地供职的司铎们该当怀有慈悲之心,抱持一个为人父亲的态度。
教宗然後提醒道,看到天主如此对待保禄,我们或许会像慈悲父亲比喻中哥哥对弟弟那样,为慈父拥抱和宠爱荡子的做法感到愤慨。
我们将惊讶的发现,上主始终在等待我们,如同荡子的父亲那样,在儿子离得还远的时候,就看见了他,因为父亲正在等他。
教宗引用了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阐明那位父亲之所以能从远方看见小儿子,是因为他站在高处等待,期盼看到儿子回家。这便是慈父心肠。当小儿子开口忏悔时,这位慈父堵住他的嘴巴并欢宴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