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励他们以人际关系反对个人主义,以团队精神对抗利益,为众人而非少数人谋福利,努力成为爱德的企业家,设法让我们的社会不受金钱之神的统治,因为它带来欺骗,常常制造不人道和不公义。
相反地,基督徒的团体则促进分享和互助,不赞成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基督徒的心灵中没有地位: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个世俗的人,只寻求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益处。
这份联合声明最后也特别关注青年,指出“对那些在极端传统主义宗教或宗教个人主义的虚假领域中寻找信仰认同的人,我们必须表现出与平信徒的真正共融,好能提供另一种可靠的信仰”。
面对这样的情况,耶稣邀请我们“死于自我封闭和个人主义的傲慢,给兄弟友爱的精神腾出空间”。教宗最后总结道:“我们一旦开始品尝到耶稣给我们建议的新生命的喜乐,祂的这些要求就不会让我们感到沉重。
教宗继续写道,就像这位伟大的圣人一样,“我们蒙召走出去与人相遇,成为一个在被遗弃者中跟随救世主的使徒团体,与那些缺乏灵性关怀的人相遇,帮助他们克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并促使他们选择真善的成熟道德观的能力”。
然后是个人主义和忘记脆弱者倾向的挑战。不幸的是,当人们的经济状况改善时,往往会忘记落在身后的脆弱者。教宗多次告诫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落在我们身后的人。”
因此,我们不能以不确定性、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之名而任其衰落。我们不能对家庭的未来漠不关心,家庭是生命和爱的团体,是男女之间不可替代和牢不可破的联盟、代际相会之地和社会的希望。”
我们对世俗化社会的共同经验是孤独、个人主义、过度消费主义、多重成瘾、自杀等等。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于家庭的衰落、缺乏参照点、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教育、冷漠的全球化以及希望的危机。”
最后,教宗谈到慈幼会的团体生活,希望他们彼此建立真正的关系,超越个人主义和各自为政的诱惑,能秉持接纳、尊重、相互帮助、理解、礼貌、宽容和喜悦的态度。
教宗解释道:「无孔不入的个人主义使人性变得贫乏,令文化寸草不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使教育人性化。学校和大学唯有与陶冶人性相连结,才具备圆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