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9年5月6日马切拉塔教区揭开纪念耶稣会士利玛窦逝世四百年活动致函朱廖多里主教时写:「交友论(DeAmicitia)自1595年在南京首次出版就获得广泛成功。
耶稣会士阿伯特•阿莱约神父介绍了自己担任主教-教士联谊会顾问的经验,强调和平推动者同时还要同腐败做斗争。特别是在棉兰老岛地区,许多制约和平的因素与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
普罗菲特利希是德藉耶稣会士,他从1931年开始担任爱沙尼亚宗座署理直到1942年在苏联的劳改营中殉道为止。其教区层级的列品案程序已经通过,获得“天主忠仆”的称号。
这些难民目前由耶稣会难民中心和圣艾智德团体收容,他们在教宗赈济所所长克拉耶夫斯基(KonradKrajewski)枢机的带领下前来晋见教宗。
在阿根廷时,耶稣会士贝尔格里奥神父曾是奥佩卡神父的神学教授。教宗问候了慈善组织的一些成员,并聆听了一位名叫范妮(Fanny)的13岁女孩的见证。
在耶稣会士马拉菲奥蒂(MarioMarafioti)神父的陪伴下,厄玛奴耳团体设立了第一个给弱势群体的「家」。如今,该团体收容了将近5百人,并且格外关切儿童、少年和青年。
·拉青格-本笃十六世梵蒂冈基金会11月9日上午在梵蒂冈克莱孟厅举行了第九届“拉青格奖”颁奖仪式,今年的获奖者是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马格雷夫·泰勒(CharlesMargraveTaylor)教授和非洲耶稣会士神学家保禄
他补充道,“但是,我也希望以谦卑之心来做此事,就如那位来自‘世界尽头’的年轻耶稣会士,他在日本首批殉道者的历史中找到深刻的启示源泉”。
不过,人们对圣史路加的这一记载,所报的态度却是因人而异的。不少人因圣史的这一记载,深深体会到天主的无限仁慈,也认识到自己罪大恶极,只要能认真悔悟,彻底悔改总能蒙受主的救赎洪恩获享永生的。
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