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见证人埃格莉亚(Egeria)最先在她的著作《旅程》中谈到鞭笞石柱。她讲述了383年在耶路撒冷的圣周五礼仪:“太阳还没升起;告别后,大家登上熙雍山,在鞭笞石柱前祈祷。”
我们要想象自己在意大利里蒂(Rieti)附近的小镇格朝奥(Greccio)。
教宗首先援引圣保禄宗徒对格林多信友说的话,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借以强调众人分担受害者的痛苦,因为许多无辜者受到的伤害乃是一道升到高天的哀诉,而且长久以来受到忽视、隐瞒或予以缄默
世界主教会议(VaticanMedia)为响应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皮扎巴拉(PierbattistaPizzaballa)枢机主教的号召,世界主教会议的全体大会今天继续为中东和平守斋祈祷,并继续就各种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答:叫作“拉海洛依井”(意为“活着看顾人的天主之井”)。它成为见证天主怜悯的地标,位于卡德士与贝勒得之间。问题11:依市玛耳出生时亚巴郎几岁?答:亚巴郎当时86岁。
少女的名字叫帕斯卡西亚·蒙古哈西拉,于1985年出生在恩格维舍地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帕斯卡西亚在这个子女众多的家庭里排行第四,她在穆格格领受了圣洗圣事、初领圣体和坚振圣事。
为躲避骚扰,母亲拉儿女钻到野外房高的蒿草底下隐蔽。当时,有教友家庭,把女儿嫁给不信教的特派员。实际上他们看见谁家的姑娘长得好,便遣村长出面说媒,答应了,一切苛捐杂税免了,并能得到许多优惠。
加拉格尔蒙席是教廷国务院的拉丁文专家。图片来源:天美社。
依撒格诞生问1:上主是怎样实现祂对撒辣的许诺的?答:上主眷顾撒辣,使她在年老时怀孕,并在祂应许的时间里,给亚巴郎生了儿子依撒格。问2:亚巴郎为何给儿子起名叫“依撒格”?
圣座国务卿是在接受亚西西的方济各会杂志《圣方济各》的恩佐·福尔杜纳特神父和罗贝尔托·奥拉的采访时发表上述谈话的。采访记全文将发表在一月号的《圣方济各》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