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个黑箱 公民信仰的自由及其言论的自由、出版的自由、集会的自由以及向政府和平请愿的自由等等固然很重要,但是,搞清楚它们为什么重要才更加的重要。因为关涉到一个重要的人性假设:人之初,性本恶。
让我们结合圣依纳爵的立场与教宗方济各的最新言论来看看这位首位耶稣会士教宗将会给我们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教会观,并如何致力于服务世界的努力。
人的逻辑把人带向不宽恕和报复;把人带向仇恨和分裂。多少家庭因为不宽恕而分裂!子女和父母分离,丈夫和妻子分离。
家庭使爱变得正常教宗最后表示:正如在纳匝肋那30年当中所经历的那样,这些事也能在我们身上发生:使爱而非仇恨成为正常的事;使彼此帮助,而非冷漠或敌意成为平常的事。
教宗然后提醒「要提防嫉妒、欲望、仇恨和负面情绪,那些会吞食我们内在的平安、摧毁我们,也使我们成为摧毁性的人」。教宗说:「我知道有时候人为了保住工作会说别人的坏话来保护自己。
不过,他的话语并不煽动仇恨和报复,反而是以一位父亲对不和睦的子女们的沉痛规劝,向他们发出爱的邀请,宽恕与和谐的邀请。
在教宗方济各多次提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面前,他们相信耶稣临在圣体内,爱胜过仇恨,和平胜过战争,尊重胜过冲突,和谐胜过张力。教宗还说,祖父母们也是喜悦的标志,即使他们此刻是最被忽视的人。
我也认为,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也将有助于以色列减少在该地区的烽火暴力,减少世界上的反犹太情结和仇恨。
教宗解释:「这首圣咏是因为敌人的仇恨而陷入极端危险之际,呼求援助的哀祷:这就是耶稣在苦难中的处境……」「对天父和对父家的热忱将导致耶稣被钉十字架:他所怀的是爱的热忱,为此而自己付出代价
为了做个好教友,要默观耶稣的人性和痛苦的人性;为了作见证、为了能够作见证,要默观耶稣的人性;为了宽恕人,要默观耶稣的苦难;为了不仇恨他人,要默观耶稣的苦难;为了不议论别人,要默观耶稣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