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患病后她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有些疲倦,她分享当时的感受说:“是的,我不害怕,因为我从不惧死亡。”
他解释道,在这一方面,关键是“培育信友进入礼仪的精神”,“以一种常新的惊奇去感受它的奥妙”。
由于疫情不出门,有时候心血来潮写下一些感受,加上一次避静时,我曾向导师神父说:“今天吃完早饭,在大楼周围散步时,看到花草之美,心里感谢天主。”神父回答说:“很好!
例如,那天早上她看到的、她的感受、她脑海中闪过什么样的想法?虽然她试着避开一些提问,却愿意分享那令她感到“极大的痛苦”的往事。她看到教宗“躺在床上,电灯亮着,手中拿着一张纸,还带着眼镜并微笑着”。
他们几乎没有感受过失去父母的孤伶,没有感受过受冻挨饿的滋味。冬天还没有到,乡亲们早就给做好了棉衣。谁家来了客人亲戚,要做好吃的,都会想着给这三个孩子留一碗。
那段时间,她不停地反省自己,并多次和我、我大姐通过电话沟通交流,向我们询问有关教会的一些事情和我们入教后的感受,她还参加了慕道班,买了一些资料,深入系统地学习教会的知识。
若硬把天主圣三割裂开来,我感受圣神较圣父圣子要深。我不敢断言自己在奇迹中目睹过圣父圣子,但我一定与圣神有了亲密,而且在我尚未领洗之际,圣神就对我破格眷顾。
阅读了2007年12月上海教区《圣爱》月刊上登载的一篇“读经员注意事项”后,颇有感受,这十二点读经员的注意事项,原是从“天主教神恩复兴网”站摘登的,非常切合实际并有督导作用。
探访使教区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圣召家庭的生活现状,也让这些度奉献生活者的父母们感受到了教区的关怀,教区从不曾忘记过他们的无私付出;同时,值此禧年之际,教区也期望藉此实际的行动激励教会的圣召,祈愿更多的青年能够回应天主的召叫
耶稣在拉匝禄的家中感受到了友爱的温暖,尤其是遇到了玛利亚和玛尔大,前者聆听耶稣,后者款待耶稣。所以,我们愿意与我们的贫困朋友分享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