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自己和别人的罪作补赎:四旬期原也是作补赎的时期:古代公开罪人先作补赎,到圣周四才能与教会和好,参与逾越节的庆典。(5)基督徒从前把斋戒视为领受圣神的一种准备方式,是抵抗恶神的有力武器。
老人刚一看见我就兴奋地说:“小夏,叔告诉你,圣母俯听了我这个罪仆的恳求。你瞧,咱镇上的圣母无染原罪堂终于重建起来了。比原先的老堂大3倍,里面明亮华丽。现在堂里天天供着圣体,教友们也更加热心了。
时间久了,父亲知道了,嗔怒他说:“你大了,有主意了,这么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你知道不,信教要遭多大的罪,那‘文化革命’……”老泪纵横的父亲说不下去了。魏合望着唉声叹气的父亲,哪还有心思辩驳。
然而我们的心灵上也有一种类似垃圾而更可怕的东西———罪过,罪就像人体内的病菌一样,身体某部位发炎,其它部位也因此而感到不舒服。
婚礼的祝祷词也这样说:“尽管因原罪和本罪遭受到洪水灭世的惩罚,但天主永不会收回对婚姻的降福。”如此神圣伟大之爱,岂敢冒然践踏、轻视和拆散之!
假如信徒在祈祷中分心,就是对天主的不恭,不免犯下小罪;而长期疏于祈祷,对祈祷表现出冷淡或玩忽“神业”,将会陷于大罪。祈祷是个人内心的宗教积极性的表现,也可以是一个氏族或民族情感的宣泄和张扬。
对于生命旅途中所发生的变故,我们忧闷,我们困惑,我们原想找到了救世主,他承担了我们的罪债,负担了我们的疾苦,我们可以安享人生,无忧无愁。可是我们想错了,正如耶稣所说的:无知的人哪!
福传中,要高举基督,因为基督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后被埋葬了,第三天复活了,然后光荣的升了天。
福音敍述众税吏及罪人们都来接近耶稣,为聼祂讲道。这些人都是遭排斥的人,是被拒之门外的人。法利塞人及经师们见到此状况便窃窃私议。教宗说:法利塞人和经师的态度是同样的,都排斥别人。
教宗解释道:「耶稣与门徒一同用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耶稣与罪人和被排斥者同桌共餐。在餐桌上,耶稣倾听他人的经验,欣赏他们的期盼与渴望,向他们讲述天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