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于1969年召开,以主教团和世界主教共治为题;第二届于1985年召开,以贯彻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为题。
其实,耶稣传教时巡行各处,施恩行善,驱逐魔鬼,安慰忧苦者,治人疾病,复活死人,正是做着拯救边缘人的工作。
十多年前她患上了骨膜炎、静脉曲张的疾病,手术后,又去北京治骨膜炎,查出膝盖的骨膜很薄了,需要换人工骨膜,可她说什么也不再做手术,就回了家,腿疼走路费劲,周日勉强进堂,很长时间不再参加聚会。
教宗於是勉励与会者在教务会议中分享合一的旅程,促进公共生活中每位主角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努力治癒分裂,并防止出现新的分裂。
耶稣治癒的麻风病人也怀有同样的喜乐。这两个范例告诉我们,喜悦的感激是对慈悲恩典的正确回应。询问这些问题对我们众人会有益处:我办完告解後,有所庆祝吗?
伯多禄治癒残障病人後,勇敢地在公议会首领面前宣报耶稣的复活。这些首领大发雷霆,想要置他於死地。伯多禄虽被禁止以耶稣的名字施教,但他仍继续宣讲福音,他认为听天主的命应胜过听人的命(五29)。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恩宠和治癒。在圣母态像流泪的这些日子里,很多朝圣者纷纷来到锡拉库萨祈祷。
之後祂才做其它的事:向人宣讲、拣选门徒、治癒病人、驱逐魔鬼。不错,教会的角石是耶稣,但更是祈祷的耶稣。耶稣祈祷,持续不断地为教会祈祷。教会的角石是主耶稣,祂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祷,为我们祈祷。
祂将自己的帐幕搭建在我们中间,与我们共同生活,治癒我们的创伤,包紮我们的伤口,赐予我们新的生命。喜乐是天主以救恩和爱的介入所结出的果实。」所有基督徒都蒙召欢欣喜悦。
教宗首先谈到积极层面,指出我们借助科学研究的进步可以治癒某些疾病,甚至将其彻底根除。许多医务人员把他们的职业当作了使命;许多病人和孤寡老人得到了志工们的陪伴。教宗对此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