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愿祢受赞颂》通谕所言,整体生态也需要促进一种个人、社会与生态上的和谐,我们因此需要一种个人、社会和生态上的皈依。亚马逊地区的信仰意识需要得到牧人的陪伴与临在。
《愿祢受赞颂》通谕让我们明白,「不能不聆听大地和青年的呼声」。斯梅里利修女接著引用意大利明爱会的报告,指出意大利在二战后首次青年极度贫穷的处境比老年人的更加严重,每两个穷人就有一个是青年或未成年人。
祢召叫了我,我在这里。
教宗以《福音的喜乐》劝谕、《愿祢受赞颂》通谕,以及他在玻利维亚圣克鲁斯向全球人民运动发表的讲话,向在场人士指出当遵循的道路,勿使不平等成为最后的结局。
最后,主教团主席邀请各教区、修会团体,特别是爱尔兰青年们踊跃参与非洲传教会发起的《赞美树》计划以及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中倡导的照顾共同家园。
教宗由此提及《愿祢受赞颂》通谕,勉励众人「热爱大自然,明智地关怀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课题」(参阅:106-114号)。上智大学奠基于依纳爵传统。
一种态度是把天主逼到墙角,说:「祢若不为我作这个,我就不再上教堂了。」耶稣会怎么回答呢?祂会说:「那你自己看著办!」
《圣咏》作者直接了当地对天主提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八5)圣座圣经委员会以此为主题,展开一项未曾尝试过的研究,也就是:有系统地从人类学角度解读圣经。
请祢补助我的无信吧!』(参阅:谷九14-29)这是祈祷中的信德,怀著信德祈祷。」教宗邀请众人省思,自己祈祷是出于信德,还是习惯?
他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于是,耶稣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参阅:玛十六13-19)教宗解释道,耶稣所说的「有福」,指的是「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