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秉持尊重、尊敬和倾听的诚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毫不遮掩或减损自己源自福音启发的身分」,对话便发挥教育的功效。
在那段时期,弟兄友爱的观念尽失,也不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生命。西班牙许多地区滥权和专横盛行,其唯一目的就是摧毁天主教会。问:那麽,第二组的39位殉道者呢?
古特雷斯列举了针对他人宗教信仰发动的直接攻击,诸如:对新西兰清真寺、对美国犹太会堂的死亡攻击,以及复活主日在斯里兰卡教堂的炸弹案。
教宗指出,我们需要「生态皈依」和「共同计划」,方能遏止大地衰竭,照料其它受造物,并培养对他人的爱与怜悯。适逢国际地球母亲日订定50周年纪念,教宗暂停讲解真福八端,改为省思保护受造界的课题。
“团结关怀”是一个正义的问题,健康而富有成果的互相依存“需要强烈地扎根于天主创造的人类和大自然,并需要尊重人和大地”。
院长马英林主教献上寄语,希望所有学生从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尊重规律,坚持奋斗,实事求是,不断进步;从时代责任中汇聚力量,站位国家,奉献人民,努力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坚定参与者;秉持尊重的品格与素养走向社会
恐怖主义不承认其受害者的尊严」,并且引发某种「骨牌效应」:一旦「一个人的生存权被否认,他的其它基本权利也都会受到侵犯,包括信仰自由权、敬礼自由权、表达权、良心自由、受教育权,以及他与其他所有公民享有同等尊严
刑事司法不能仅限于惩罚罪行,也必须着眼于尊重人的尊严。 教宗指出:为使服刑人实际有效地接受再教育,需要作出具体行动,不能只肯定原则,因为接受再教育出于服刑人的尊严,也为帮助他日后重新融入社会。
教宗说:“9月21日,是世界阿兹海默症病日,这种疾病袭击了很多人,他们由于患了这种疾病,常常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各种虐待和侵犯践踏了他们的尊严。
当我们对他人的需要和呼求作出回应时,我们便成为他的“护慰者”。因此,藉着爱护子女,一位母亲就是孩子的“护慰者”。耶稣往往藏身在弱小需要者身上,当我们爱他们的时候就是“爱祂”(玛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