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说:‘纵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险,因祢与我同住’(廿三4)。正是在黑暗蔓延的地方才需要保持一束光明。我们的信德是紮根於天国的锚。我们的生活藉着锚链与天国相连。
’‘可是主啊,我已经给了祢这个、那个……。’‘还少一件。’‘哪一件?
然而,我们当中是否有人能说:‘上主,我感谢祢,因为我从未犯过错误’?没有人能这样说。教宗最後指出牧人应有的态度,説道:天主子民有嗅觉。我们牧人的职责有时也得跟在子民後面走。
因此,我们感到被爱便意味著学习信赖天主,向祂表明:‘耶稣,我信赖祢’。
教宗援引《愿祢受赞颂》通谕,指出人现今生活及工作的节奏愈见急速,急速和不断的改变未必导向大众的福祉或人类永续的整体发展,但是当它损害世界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素质时,便成为焦虑的源头(第18号)。
天主是施予我们无限怜悯的父亲,愿意祂的子女没有畏惧地与祂交谈,直接对祂说:‘父啊’或在困境中说:‘主啊,祢对我做了什么事?’要直接交谈。
在我们领受圣体的时刻,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了基督这句话:我在他们内,祢在我内(参阅:若十七23)。在圣体圣事中,我们蒙受恩宠,成为圣三的同席者。
诚如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强调的,保护地球与社会正义紧密相连,必须为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找出解决之道。
教宗也引用了当天的圣咏“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咏九十一2),强调天主如何成为那些在“苦难时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难所,尤其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给予我们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属于天主时。
早上我祈祷说:上主,求祢保护我,好使我能够继续活下去”。巴勃罗说,“经过30年的时间,我意识到,我在原住民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并且继续向他们学习。他们可以教人类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