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正处在十分微妙复杂的境地中(中梵关系是否会继续发展、出现转机?或者还是就此停滞不前了?越南的模式是否可取?我们的牧灵工作方向?……)。
教会自从脱利腾大公会议开始,修院成为培养神职人员的专门教育机构,梵二大公会议《司铎之培育》法令再次强调为司铎之培育,大修院是必需的。(4号)。
4.在这一切的启迪之下,我才决定了要宣告「信德年」--从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一日开始,这一年是梵二大公会议开幕五十周年,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结束。
今年的12月8日,也是梵二会议闭幕50周年纪念日(1965.12.8-2015.12.8)。
而没有领受圣职的,一般被称为平信徒,梵二大公会议再次强调平信徒在教会内的重要性。事实上,借着洗礼,平信徒已分享和分担了耶稣基督先知、君王和司祭的职责。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慈母与导师》(MatereMagistra)通谕中,强调“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它自始便需要造物主的行动”。
但有时候,优点也会制约教会发展,所以需要梵二大公会议提倡更新。想一想400年前,我们就开始在中国进行福传工作了。1840年,新教才进入大陆。
梵二会议积极评价了神恩运动,由此可见,没有神恩复兴,也没有信友灵命的更新。王敬弘神父说:“它加深整个教会对圣神的意识和体验。因此,也提升了信友们对圣三奥迹的认识及经验。
圣经“因天主默感”梵二会议说,“一劳永逸用文字书写下来……恒久不变地通传天主自己的言语,并使圣神的声音在先知和宗徒的话语中回响”(21号)。
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确认:要是对未来的生命不怀有希望,则“人性尊严将遭到严重的损害,……而生与死、罪过与痛苦之谜也将无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