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约160名修道生,在专司修生培养教育工作的一位主教和部分司铎带领下共同探讨振兴传教精神。本次会议,将持续到7月10日结束。
按遣使会《圣董文学传记》和南阳教区史记载,当董神父在巴黎修道时,已经立志要追随他的同乡刘方济神父到中国南阳传教,董神父自法国跋山涉水经过澳门,经历了17个月,在1836年8月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中国。
本笃会士以“谦卑”和“顺从”为根本精神原则的团契性修道实践,正是中世纪基督教信仰之“忏悔”与“效法基督”的完美典范。
2011年,斐理伯神父的母亲因癌症去世,其父亲埃德蒙便开始考虑修道圣召。
吴仕珍主教1921年1月19日生于江西临川一个世代教友家庭,少年时即进入江西余江教区文珊修道院修道,1949年11月晋铎,1987年10月晋牧。
并感谢所有在修道路上关心他、支持他的神长、师长、亲友恩人们,新铎表示:“你们都是我未来铎职生涯的动力,从你们身上我看到天主爱的标记,是你们的爱和慷慨成就今日的我,我的祈祷和服务就是对所有人的敬意。”
如果你戴眼镜,应该致谢中世纪的意大利比萨的修道院会士真福乔丹(BlessedJordanofPisa)。
排在队伍最后的是该修道院里最贫穷的一位神父,他从来没有读过那个时代的充满智慧的著作。他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在附近的一个马戏团里工作,他们教给他的全部东西就是向空中抛球以及其他一些杂耍。
在大会举行期间,每日的高峰时刻就是庆祝圣体圣事;每日的会程活动,都是与圣体圣事及基督徒生活各面向相关的反省。
关于她的童时代,她写道:我的童年生活是悲凉的,而陪伴我度过童年的家庭,是最不幸的家庭之一。这种悲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财富的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