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培训邀请了教区许寅臣神父讲授,在三天的课程围绕“平信徒在教会中的使命与职务”展开,从平信徒的概念与发展史,到教会中平信徒的使命与职务,许神父用简单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逐一做了讲解。
他谈到教宗方济各对维护和照料“共同家园”的贡献,指出:“我们在要理讲授的课程中以《愿祢受赞颂》通谕为教材,尤其与非常关注这些议题的青年一起推动真正的整体生态学。”
如积极提供圣事保障:举行禧年弥撒及诵念禧年祈祷文,保障修和圣事及病人傅油圣事;组织教友开展各项活动,逐步形成堂区特色;开设信仰学习与灵修培训的课程;重视公益慈善及更新基督徒家庭与团体服务他人的热忱等活动
台湾地区主教团礼仪委员会秘书潘家骏神父前言中文版《感恩祭典》的诞生日课经的革新:从《新日课经》到《每日礼赞》及《每日诵祷》圣事礼典的革新主教专用礼书的革新「礼仪年」的革新圣乐的革新礼仪空间的革新牧灵培育与礼仪革新结论
修院陶成:将健全的人格培育置于首位北京教区神哲学院院长师惠敏神父是在1994年前往美国学习的。当时,翁德光神父刚担任“中国修院教师和陶成者项目”负责人。
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落叶和初冬的浓雾,老主教的音容笑貌一幕幕地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前辈毕生不遗余力地宣讲福音,重视男女圣召培育和文字福传,其生前谆谆善诱的教诲和美好见证让我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很遗憾地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文化中,所有大专院校和公教大学尤其要突破支离破碎的文化,成为思想教化的中心,重新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这是培育我们未来的新世代青年对自己及人群社会负起责任的必要条件。
杨金星神父,圣名若瑟,于1972年6月5日生于陕西眉县新寨会的教友家庭,2003年9月开始在大修院接受培育,2010年7月神学毕业,并晋升执事。
本次培训由教区培育组与福传组再度倾力合作,着力推进《天主教教理》在理论上系统化的根植与平信徒信仰生活中,使学员开阔了眼界,提供彼此交流分享、为信仰充电的平台。得到了大家一致广泛的好评。
教宗还写道,辨别圣召的工作结束後,在教会内的圣召旅程仍未结束,依然得在慷慨服务、坚持不懈和长期培育中继续前行。教宗强调,把自身生命奉献给上主的人,愿意在教会有需要的地方为教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