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侠教授在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指出神学教育本应是教会办教育的主干,但自教会办学校以来,神学教育却成为教会学校的一个附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会在办学时特别强调实效性。
一些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往往也向传统文化回归,主要是担心独立的民族精神的丧失和防止被西方文化完全征服。由于旧传统年深日久、盘根错节、惰性太大,新的社会力量在有限的离异后,很容易经由回归走向复旧。
教师中更有许多进步人士参加过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如陈望道、陈子展等参加过新文学运动,洪深、顾仲彝等领导过进步戏剧活动。抗战时期,曹禹、老舍等也来校讲课。
我们知道,现在的青年都上过学,不少的人看过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旧家庭里,老人们供奉的财神、灶神都出自《封神演义》,荒谬怪诞,子虚无有,这不就是“宗教和迷信是同义词,是反科学的”一语的来路吗?
理事会在秘书李同恩修女和会长刘素萍修女的努力下,曾于2004年5月在献县举办为期10天的院长与导师的培训班,邀请了蒋范华和朱南子修女为大家分享培育和圣召辨识;又于7月份在边村举办为期10天的幼儿教育与康复培训
一片叶子三个叶片,同样,唯一的天主内有三个不相同的位格:父、子和圣神。”人们豁然开朗,遂对天主圣三的道理有了初步的认知。
梵二《教会宪章》描写教会好像一个在父、子、圣神的团结下,集合起来的民族(#4)──这教会反映出天主的奥迹。这意思是说,天主三位一体的爱情反映在他们内,而且教会全体成员,在基督内因圣神而成为一心一德。
這聪敏之恩,让我们從內心体会到腦子所不能理解的信仰奧跡。天主聖神,祢願意照亮謙虚、梗直與純樸的靈魂,拒绝驕傲及受情慾所支配的靈魂。
同时,我们意识到那发自祂刺穿的心的爱遍及到了全体天主子民和全人类;恰恰是这样,我们感到祂要用我们来更加接近祂深爱的子民(同上,268),以及所有真诚地寻找祂的人。
此时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心境和含义了。感谢天主,让我们还有机会在来世的天国团聚,那时我们将不再分离,做生生世世的母子!母亲生于1926年,屈指算来也算是世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