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向复活节的四旬期之旅中,让我们记得「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的那一位。
四旬期更是一个救恩的时日(格后六2)。天主没有先给我们的,祂也不会向我们要求。我们应该爱,因为天主先爱了我们(壹若四19)。天主与我们并不疏远,每一个人在祂心中都有一席之地。
在教宗若望·保禄一世去世后选举新教宗期间,那时还是拉辛格枢机的他就曾谈到,选举教宗的标准之一是,未来的教宗应该是一位有灵修的人,一位属神的人(拉辛格:《真理的合作者》,9月3日)。
(格前2:13-15)读经的人应具有全备的信德。读经应以信德的眼光去读,并非仅以人的理智去求圣经的学知。
来世这项由东英格利亚大学及圣安德肋大学研究员共同进行的研究,运用成本效益经济模式分析人们笃信宗教的程度。
圣保禄宗徒很喜欢肖像这个名词,他在所写的书信中使用了九次来谈基督是为天主完美的肖像(格后4,4),或谈人是天主的肖像与光荣(格前11,7)。
宗座教育圣部部长泽农.格罗乔楼斯基枢机说,训练司铎应该是在修道院中陶冶,但是他发现,对这一层,许多修道院都还欠缺很多。
那是1951年的6月29日:24岁的约瑟夫·拉青格同他的哥哥格奥尔格在弗赖辛的主教座堂一起领受了铎职。“那是夏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终身难忘。”
在去圣母圣堂前,教宗先在他留宿的大修院的圣堂中与他的哥哥格奥格尔蒙席举行了弥撒和念日课,随后与一些亲友话家常,并在哥哥的家中午餐。
参加学习的学员共有6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各堂口(米易善牧堂、红格上主慈悲堂、平江耶稣圣心堂、五十四圣伯多禄堂及大田德肋撒堂)的骨干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