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主耶稣触摸人类的悲苦」。教宗最后总结道:「作为教会,我们就跟伯多禄一样,将会不断受到魔鬼『闲言碎语』的诱惑,那些闲话将成为使命的绊脚石。
在这一天,我要祝愿圣神触摸许多人的关闭的心,他们似乎对教宗的声音毫无感觉,而教宗正怀着极大的勇气和责任感在召唤全人类,要他们明白必须从内心彻底地重回天主怀抱。
南堂本堂任神父几度哽咽,他含泪讲到:主耶稣的圣死是为了爱我们,纪念主的苦难要知道祂是为爱我们而死,祂的伤痕是因我们的罪而受的伤痕,祂肋旁流出的水是生命之水,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要用感恩之心,感恩之手去触摸主的五伤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宣报:它是一件大事,一件发生过的事,这件事让可信的证人在纳匝肋的耶稣这个人身上看到、听到、触摸到了!在圣言成了血肉的奥迹面前,人们会问:怎么可能?
我们应做别人的近人,用手触摸最小弱者的苦楚。爱就是能够紧握别人肮脏的手,注视那些处境低微者的双眼,对他们说:‘在我眼里,你就是耶稣。
这位受病痛折磨十二年的妇人,不顾一切,敢于触摸耶稣的衣襟,渴望痊愈(谷五25-34)。她的处境象征著全人类:我们寻求医治、渴望生命,然而,往往依赖虚假的偶像,却最终感到空虚。
教宗解释,穷人一方面是基督的受苦骨肉,我们众人都必须亲自触摸这骨肉;另一方面,穷人能成为生活上的真正老师,在人性和灵性层面常能提供很多经验。
这就有了一种异样的凄梦酸痛,不知与主相遇多少次,却闻不到这种爱情气味,触摸不到主耶稣的心灵深处。你此时此刻想拥有,迫切地想拥有玛利亚的香水。但不一定要真正拥有了香水,才叫真爱。
教宗表示:藉着耶稣,我们不仅能亲手触摸天父的慈悲,也受到激励使自己成为天主慈悲的工具。谈论慈悲可能不难,但成为慈悲的具体见证人则需要付出努力。这是我们一生中应走的路,不该有半点停歇。
我们希望,藉着注视慈悲的耶稣,像圣多默那样触摸祂的创伤,我们的生命能获得救赎,内心平安。这正是世青节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