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二战结束时出现的人道需求,并向冲突中受害者提供援助。这是教宗庇护十二世于1951年12月12日创建国际明爱会时的主要目的。这个联合会的成员最初只有13个国家,现今已有162个国家。
公告提醒我们一旦用康乐文化的镜片看待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所能产生的后果,这个后果就是: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被视为负担或发展的阻力,他们能够是救济或同情的对象,而非与之分享受造界的礼物、社会进步和文化财富的弟兄
当地人士告诉记者,乔杜里伊尔沙德是一位领导者,他公开演讲反对不正义,努力争取社会的改变,并为穷人和社会边缘人士的基督徒的利益牺牲了他的生命。
与此同时,科特迪瓦主教团秘书厄玛奴耳神父和助理基里农神父一起挨门挨户发口罩,帮助人们防疫,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厄玛奴耳神父还和其他团体联合发起了抗击疫情的爱德活动。
随后来了一个穷寡妇,偷偷地投了两个小铜板,那是最少的奉献。多么微不足道的事件被记录了下来,供千千万万人阅读,而许多远比它更重大的事情却被忽略!但是基督独对这个妇人感兴趣。
她用毕生的精力从事帮助穷人和病人的慈善事业,并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德肋撒修女1950年成为印度公民,于1997年9月5日在印度去世,享年87岁。
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有不少富豪,对穷苦人慷慨解囊
耶稣透过穷寡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为祂的门徒上了一课。寡妇社会地位无足轻重,因为她没有一个能捍卫自身权利的丈夫,因此很容易被不择手段的债主剥削。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好麻其同心小学,使其成为青藏高原上希望小学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寄托宗教界共同期望、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一所学校,成为孩子们展开人生梦想的天堂。
本台台长隆巴尔迪神父在梵蒂冈电视中心第八天节目中这样说:在圣诞节期间,教宗不忘与穷人和儿童举行同乐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