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福传任务,“不断提高,应该是所有人的自我要求,为致力于教会服务与奉献的骨干人员来讲,就显得更加重要”。
此外,今日占上风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也助长信友、乃至教会牧人偏向于表面化,他们的自我中心思想危害着教会的生活”。因此,教宗强调:“迫切需要借着提醒追求生命中更崇高的价值,来反击这些偏向。
第三,要放下自我,不要要求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临。因为主的临在方式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要希望得到别人的经验,而要留意主与自己相遇的经验。第四,要时时留意。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从不通过媒体自我炫耀,可她的爱却洒满了人生之路。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好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相反,如果我们让天主白白的爱来充满并开放我们的心,如果我们让天主的爱洋溢出来,自发地开放自我,没有害怕、算计,无条件地再把爱给予他人,那么我们就会在自由内成长,我们也会在我们周围传播天主的美好和馨香。
面对的是自己,倾听的是内心的声音,也是对自我的再认知。会思考“人从哪里来,在世界做什么,将来又去哪里”等人生问题。每次去教堂时,我都会先去圣堂朝拜圣体,感恩悔罪,默想祈祷。
现在人类的文明正在走向自我毁灭。我记得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讲过一句话,“地球转的太快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知道他是指世界的变化太快了。为什么变化得这么快?
我们常有时依赖那些错误与虚假的事物,试图去寻找自我价值,从中感到被爱、被尊重,和感到自己很了不起。
意大利体协体育场TeresaTseng摄“坚定信念”是成为运动员基本条件,蒙席强调,竞赛时不仅靠实力,心灵层面不容忽视,比赛时运动员发挥自我实力,面对极大的自我考验及挑战,在面对获胜渴望同时,亦要面对内心脆弱的黑暗面
有时它仿佛黯然失色;也有“自我封闭”的基督徒,他们不为别人着想。但当基督徒的生活失去了福传的视野,失去了宣讲的视野,它就病态成长:它自我封闭,变得自我参照,它变得萎缩,没有使徒的热心,信仰就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