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尼特论基督教与其他世界宗教之关系模式王志成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内容提要】本文系统介绍了保罗?尼特的宗教间对话模式理论。尼特把当今对话模式分为四类:置换模式、成全模
与旧约文本中摩西(梅瑟)时代部落式的不同的是,罗马帝国的法律形态下的城市已经具备今天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中的基本要素。
教宗在当天以弥撒为主题的系列要理讲授中,展开关於圣道礼仪的小单元,强调天主藉着《圣经》与祂的子民对话,因此,在礼仪中不可忽略读经或用其它文章代替读经,例如阅读报纸上的消息。
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以教宗方济各名义致函大会,寄望不再有儿童生活在惧怕地雷的环境中。信函中并强调,使用地雷是各方的失败。
然而,在所有这些处境中都能洋溢著喜乐,因为喜乐在于更深的层次,恰恰源自于其家庭的身份”。家庭是一份礼物,“带有亲密的感恩之情”。家庭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模型。
在你们的服务中,许多人会直接与人接触,你们的举止和榜样极为重要,为很多人提供纯朴而重要的基督信仰见证。”教宗最后表示,“在梵蒂冈工作有一个额外的承诺,就是要培养自己的信仰。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元月8日上午在保禄六世大厅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在要理讲授中继续以《宗徒大事录》为主题,省思了保禄被解往罗马途中遭遇船难的事件。
11月9日傍晚,新加坡武吉知马圣若瑟堂本堂司铎57岁的李光兴神父在弥撒中遭一名歹徒刺伤,其舌头伤痕长达8公分,嘴唇、嘴角也被割伤。事发后,李神父立即被紧急送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圣诞节前夕,教宗本笃十六世站在中央阳台上的窗口前,手持点燃的蜡烛,俯视圣伯多禄广场,为和平祈祷,他在祷词中说,上主派遣他的儿子降生人间,为处于罪恶、骄傲、暴力的世界作补赎。
教宗方济各12月15日在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以大圣若瑟的静默为主轴,展开当天的要理讲授。教宗说:「大圣若瑟以他的静默邀请我们为道成肉身的天主圣言、为耶稣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