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遭受的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主不该受,慈悲恩主为我们受死,我们要轻看世俗仰慕天堂,效法耶稣,以爱还爱慈悲怜悯。
托他们祈祷,照料……并且深知他们一定会比我做的好,好像是把病重的母亲托付给名医一样有安全感,一一念着圣人圣女们的名字,犹如一次次朝圣,一次次把母亲引荐给他们,母亲的灵魂便不再孤独……在那个年龄阶段,一直忙于世俗的我只是偶尔进堂
(创6:22)愿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常以诺厄为榜样,天主怎样吩咐我们就怎样做,不被世俗所牵绊。
给别人立好榜样,成为教友信仰方面的导师,不要被世俗思想所笼罩。修道人做事要有教会精神,给别人带来正能量,成为“地上的盐、世界的光。”(玛5:13-14)这样,才能把人引向天国。
明白圣诞节原意的人都知道,它不是世俗的商业庆节。圣诞是爱的庆节,永远爱着我们的天主派遣祂独生子与我们一起走人世路,直接介入我们人类的历史之中。圣诞的救赎目标,是要向我们展示上主那无疆界的慈爱。
枢机指出,慈悲敦促我们不要按照人的方式或世俗的方法来诠释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因为福音的喜讯首先是要发现自己被天主所爱。天主慈悲为怀,温柔善待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我们有何功劳”。
耶稣用这个震撼的举动,不仅示范了仆人的样式,更彻底地颠覆了世俗关于权力、地位和成功的定义。
这提醒我们,要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属灵的纯洁。圣保禄曾劝勉格林多人:“你们原是洁净的,应远离偶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诱惑如影随形,我们更需要时刻警醒,远离罪恶,持守心灵的圣洁。
和平共处的见证:亚巴辣罕与阿彼默肋客立约,表明天主子民也当在世俗关系中追求和平与公义。本章提醒我们,要信赖天主应许的信实,并以普世的慈悲之心关怀所有生命,同时在生活中寻求和平。
通过采用佛教的社会特征,耶稣会士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表明,他们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商业或其他世俗目的,而是为了宗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