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救赎恩典,对人来说决不是天主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人的回应。
当天弥撒的福音取自《马尔谷福音》,讲述耶稣教导门徒走服务之路,但他们却「彼此争论谁最大」(九34)。教宗由此谈论世俗的诱惑,指出这诱惑今天也在破坏教会的见证。
帕斯卡尔说:“通过基督我们不仅仅知道天主,也只有通过耶稣认识我们自己,也只有通过基督才会明白死亡和生命。
有一个人,自己常去教堂,每次被讲道感动的时候,总是说:如果那个谁听听多好!如果你这每主日都进教堂的人,都没有变得更善,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从未进过教堂的人变得更好?
教宗说,耶稣的这番话如同是在挑衅。而祂本乡的人们则认为,这卑微木匠的断言实在是太自负了。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天主圣言需要以谦逊来接纳,因为这是爱的言语,只有这样,圣言才能进入心灵,改变生命。当天的弥撒读经记载了扫禄归化的事迹,而福音则讲述了耶稣在葛法翁会堂的讲话。
她的慈悲虽不能和天主有同样尺度——无限,但在我们世人面前,似比天主还慈悲:她的眼泪似控制了天主的义怒。这在法蒂玛圣母显现时,更为明显。
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自问:“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答案并没有像解方程式一样算算便得到了,而是用了几个月的工作时间,才看清了原本模糊的自己,了解到社会的繁华与无奈,也更加坚定了做修女的信念。
「永生天主之子」这个称号表示出耶稣是默西亚,拥有完满的天主性,是救恩的施行者-当然,这已是复活光照下的信仰表达。天主的启示面对伯铎的回答耶稣给予赞美,称他是有福的!
耶稣说: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