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对国内教堂建筑深感兴趣,希望「从宗教及文化角度深入了解教会的历史遗产」。另一有兴趣修读者林小燕希望深造女性灵修,因为她看到很多女教友忙于兼顾工作及家庭,实在有这方面的需要。
我能看到榫头,这是金属钉使用之前的古代建筑的证据。我们步行100米到达另一个地方,我看到了嵌入冰川的断裂木头片段,大约有20米长。”
除了一座仅能容纳二百多人的教堂外,没有什么可以谈得上是宏伟的建筑。修女、修生们也只能在他们用双手亲手盖起的低矮的平房里上课。而那时景县县城的教友,我都能一一叫得出名字。在景县求学时,我参加了慕道班。
教宗本笃十六世不止在西斯汀圣堂与艺术家会晤时,也在许多场合中提出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时,不断提醒我们:「美的道路」……答:为教会而言,真正美好的艺术并不只在外壳、绘画、雕塑或建筑上。
寻找生还者不间断地进行着,联合国尤其提出要借助有利的天气和倒塌建筑的类型,继续在碎砖破瓦中进行挖掘。许多很小的儿童有幸被困在倒塌墙板留下的宽敞空间内没有被压到。
这座教堂一直留存至上世纪80年代,在张润生的记忆里,那是一座有着东交民巷天主堂风格的建筑,3个主尖塔和多个尖塔状装饰物上下呼应,相得益彰。只是这座建在北京郊区的哥特式建筑更有乡野风格。
教堂建筑规模不算大,也不算豪华,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圣堂、神父楼、修女楼、慕道班课堂、教友活动室。还有招待所供外地教友住宿。
我就给他拿来圣经,发现他对圣经很感兴趣后,就趁热打铁,向他介绍了教堂建筑。最让我欣慰的是今年五一长假期间,他特意跑到他老家的教堂里看了看,回来还和我分享了他的许多心得。
卢龙主教府占地30余亩,原有大教堂一座、修院及修女院各一座、主教府一座,但是由于80年代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使得大部分的建筑已不复存在,院内也是草木荒疏,观后让人颇感辛酸。
援建板房的主体建筑已经搭建完成,并开始使用。秀水堂区本堂姜天祥神父介绍说,教友的正常宗教活动在逐步恢复,活动板房也成了受当地社区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