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尔神父,您曾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开放与款待”,是为介绍来约旦访问的这位宗教领导人是谁。教宗本笃十六世并不是来访的第一位教宗,在他之前,保禄六世、若望保禄二世已到过这里。
那时林主教患了健忘症,所以已经也无法想起我是谁了。
天主是谁?他们为什么对着这个肖像如此恭敬?时而跪下,时而起立,时而歌声,时而祈祷。我更奇怪了。每逢星期日我就会不自觉地跑去教堂。
枢机主教邀请大家:「要懂得停留在安静中和欣赏安静以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要往哪里去。」最后托朗枢机主教说:「隐修院是精神的绿洲,是我们城市能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
芸芸众生,皆是天父的子女,中秋之夜,他不思念谁呢?其实,我自己是很少在中秋这样非常中国化的节日里想到天主的。
如果我们不为自己努力,我们靠谁?如果我们只为自己努力,我们成了什么?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明白,我们要等何时?
问:您认为会有多少人来寻求帮助,谁为他们准备食物?答:目前,还不知道将会有多少人要求留宿。我希望能协助所有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我想我们可以帮助100至150位。
但是我当时只是觉得很有趣,并不知道我的生命里来到的那一位天主是谁。北京的教堂阔气大方,犹如北京的帝都之风一样经久不衰。这里有很多外国教友,还有来自港澳的同胞。每周与他们的聚会让我犹如活在天堂里。
但他们是谁呢?在上主眼中这是些如何特别的朋友呢?
在今年传教节的主日弥撒上,我们太原总堂的孟宁友神父在讲道时说:福传最重要的是行动,说的好,再加上你的行为好,人家才会信服;说的好,做的却很差,谁相信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