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父派遣我们来到有人群生活、有信友聚在一起寻找救恩之光的地方。上主为我们树立了传教的楷模,对那些跟随祂的人群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谷六34)。
恶神在我们内心寻找同谋,正如圣依纳爵所言,恶神是‘我们人性的死敌’。神父解释道,在基督信仰的传统中,恶有不同的名称。
在《厄弗所书》中,圣保禄称我们也是在基督内注定得作产业的人(参阅:弗一11)。教宗解释道,这位宗徒提及的正是向外投射的人。他们有时会犯错,但懂得纠正自己;有时会跌倒,却重新站起来。
复活的耶稣在行走中与我们相遇,这条道路同时是我们每个人蒙召所活出的现实状况,也是我们的内在旅程,经历著光明与黑暗的信德和望德道路。在这行程中,上主与我们相遇、聆听我们并对我们说话。
而由于成年人的言行深受幼儿的性格发展所影响,故幼儿时期的道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要做一个好牧人就是要每日对耶稣的召叫,重复肯定的回答就是要像亚巴郎那样,敢于冒险就是要像梅瑟那样,穿越沙漠,寻找预许之地就是像玛利亚那样,充满信心地寻求正义而且为此可能会像若翰洗者那样抛头颅、洒热血要做一个真正的牧人就是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爱情
他谈到第一篇读经所叙述梅瑟见到燃烧的荆棘时,指出天主要梅瑟觉醒到自己的不配。教宗说,梅瑟的经验非常特殊,天主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显示自己。
两千年前的东方贤士象征着找寻救恩真理的天下各民族,他们看到天上出现异星,于是怀着寻找真理的勇气和毅力,跋山涉水,探求真理的根源。
然而,上主寻找迷失的人。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天主爱了我们,打发祂的圣子来,为赎我们的罪过而牺牲性命。贾尼神父由此得出这个结论:若我们还能够渴望,那是因为我们被天主所渴望。
董教授是一位非常聪明智慧的女孩,1940年,18岁就毕业于牛津大学金融系,她本打算继续学习,但由于战争原因,迫使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为此大学毕业的她就乘船从英国历经三个月的时间来到中国寻找自己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