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起当天主日福音中圣玛尔谷向我们展现的耶稣关于世界终穷的那段话:“天地都要过去,但是我的话却永不会过去。”教宗说这段话简洁明了,打动人心。
教宗方济各3月28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这是新冠疫情导致多国暂停公开弥撒以来,教宗借由直播形式关怀众人的第20台感恩祭。在礼仪开始之际,他念及所有在当前危机中开始尝到经济苦果的人。
科普特东正教会信仰们在举行礼仪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的主题是“我们在东方见到了祂的星,特来朝拜祂”(玛二2),教宗方济各以在罗马城外的圣保禄大殿主持的晚祷从而结束祈祷周的活动。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与今年里米尼大会的主题深有共鸣,因为它一方面显示出每个人都需要“天主的慈悲和怜爱”,另一方面体现了“对旅途中遇到的每个弟兄姐妹无条件的热情”。
教宗本笃十六世劝勉信友们把四旬期看作是走一段真心皈依旅程的邀请,幷提出当天的弥撒福音中耶稣在息哈尔与撒玛黎雅妇人相遇的情节说:“要是为在这个世上活着人的身体离不开水的话,在人身上也有一种精神上的渴求,这个渴求只有天主能够满足
董修女鼓励我们以德肋撒修女为榜样,学习德肋撒修女的谦卑、爱心和服务精神;并提醒大家,当服务他人时,首先把自己的长辈和家人照顾好,这样,家人就会支持你,为你祈祷的。
他对我们来朝圣表示欢迎,他在讲话中还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印度德肋撒姆姆每天帮助贫困弱小者只有5人。当别人问她: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需要帮助,你能帮得了吗?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受撒殚试探,但有天使服侍祂。教宗说,耶稣为自己在世上的使命作准备,祂去了旷野,在那里40天受撒殚的试探。四旬期对我们而言是精神‘竞技’和精神搏斗的时期。
在这次的访问中,探访索菲亚的一座难民营,以及在斯科普里德肋撒修女纪念馆祈祷将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时刻。
圣德肋撒姆姆和若瑟·兰福德神父,德肋撒姆姆神父团体的共创会组,都发现了默想耶稣的饥渴的启发。关于这个主题,兰福德神父还特别写了一篇美丽的默想,虽然很多人认为那是德肋撒姆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