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醒道,当我们遇见一位无家可归者时,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说:早安,你好吗?若我们真正关怀他们,他们会立即明白。我们可以把一个无家可归者视为一个人,或把他当作一条狗。
第四处:耶稣背负十字架,路上遇见圣母玛利亚,母子相逢,玛利亚跪着扶住耶稣。第五处:行刑的恶人担心耶稣伤势过重到不了刑场,就雇一个名叫西满的人帮助耶稣背十字架。
每个人都可以在基督的话中遇见光明,因此得以有尊严地生活,并怀着希望去缔造更美好的世界。
在修道历程中,神师让我们写灵修日志,为的就是当我们感到神枯的时候,看看天主对我们的爱,那时遇见主的经验,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对于天主的完全的信赖。相信天主的存在并确信他在时刻关爱着我们。
恐惧使我们无法在他人身上遇见上主。教宗方济各写道,移民和难民的课题也涉及爱德和人性。「透过爱德善工,我们展现自己的信仰。爱德的最高形式表现在关爱那些无力回报,甚至无法道谢的人」。
教宗指出,这是「我们确实无法理解的喜乐」,但是耶稣给了我们些许概念,说:主人回家时,遇见醒寤著的那些仆人,「主人要束上腰,请他们坐席,自己前来伺候他们」(路十二37)。
「相反地,祂会问我们有多爱我们的近人、每个近人,以及我们如何向人生旅途中遇见的人宣讲救恩的福音」。
「我们则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反省我们多常感到不安、遇见问题,多常失去平衡、平安与和谐。人们多常『怒吼』,彼此吼叫,和气尽失。人们互不聆听,不再平静。谁制造了这些问题?是魔鬼。
回望,“他人”真是种奇怪的物种:有的像身体上的痼疾永远无法摆脱,有的时而像蜜时而如醋,有的像挥舞着利剑只会伤人,有的总是为你行种种方便……可他人终究是他人,他们于你而言是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的命中注定——遇见美好的人时
基督信徒如果没有爱尤其不能生活,甚至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爱,他不能称为完美的基督信徒,正如我在《天主是爱》通谕中指出的:‘一个人,在成为基督信徒之前并没有一种伦理道德的抉择或一个伟大的理想,直到遇到一件大事,遇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