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告诫说:「我们面临的危险是,把生命交托给装置的逻辑,让它来决定生命的价值。」人工智能装置虽然模仿人类的能力,却没有人类的特质。这些机器无法将经验或良知的现象列入考量。
既然人性可善可恶,似乎可以通过加强个人修养、实施博爱教育、用相关制度防止统治者为恶等方式,有效防止诸如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人类暴行的重演。但此事不可过于乐观。
一年前,一对教友夫妇收养了一个多脏器长在腹外的弃婴,孩子的脆弱生命牵动了众人的心。
身处古城超然的安详中,让我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宁静,还有对于生命的联想。回眸人的一生,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从哇哇的哭泣声中降临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睁开眼看到有很多人在你周围,关注着你,呵护着你。
他说他明白,血癌是治不好的,既然自己已不久于人世了,那么他就要充分发挥自己最后有限的生命,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最后生命奉献给孩子们,说什么也要教到暑假结束。
如果人对生命存着一份信念,无论在任何环境中怀有希望和感谢,那不单是有福,简直是一种特殊的恩赐。
小孩儿的成长,必然接受着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信仰就是这个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教友,是个属神的人;可是孩童时代,关于信仰却很迷茫。
教宗本笃十六世二月二十七日向国际胚胎会议的三百五十位专家学者强调:人类的生命是神圣的,从受孕之初就必须给以尊重,因为创造生命的天主对生命发展的任何时刻阶段都爱护,毫无区别。
人生的实质:基督就是我的生命(哥3:4)。人生的标杆:我为基督而生活(斐1:21)。走进50岁,学会了面对不遂人意的事情和各种困扰烦乱,全心全意举心仰望天主,让心宁静,明白唯有宁静才能致远。
教宗方济各与阿兹哈尔大伊玛目塔伊布签署《人类兄弟情谊》文件促进人类和平与共处的《人类兄弟情谊》文件将落实在东帝汶的教育和文化机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