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创世纪》,讲述亚巴郎听从天主离开故乡,动身前往应许的福地(十二1-9)。教宗解释道,这是「基督徒的生活风格」、我们身为天主子民的风格,它基於三个幅度:「割舍、许诺和祝福」。
今天第一篇读经的教导,让人要学会宽恕,如果人不宽恕得罪自己的弟兄姊妹,岂能向天主祈求宽恕和怜悯呢?身为基督徒,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宽恕的能力呢?首先,宽恕的力量是来自天主。人的本性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众人诵念完将临期第一主日的第一晚祷後,遂游行到耶稣诞生大殿下方岩洞,在那里诵念日课读经,并点燃一根蜡烛迎回圣加大利纳堂,作为将临期开始的象徵。等到将临圈上的四根蜡烛都点燃时,就是圣诞节了。
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谈及真正的悔改召叫。教宗方济各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指出耶稣在我们的罪恶面前所持有的特殊态度。祂不威胁,却慈祥地呼喊我们,给予我们信任。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伯多禄前书》,提及对基督徒的迫害有如「烈火」一般(四7-13)。教宗解释道,迫害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是「真福八端的一端」;耶稣之所以受迫害,就是「因为祂忠於天父」。
在当天的第二篇读经中,圣雅各伯宗徒概括地告诉我们怎样才是真虔诚,那就是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以及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参阅:雅一27)。
当天礼仪的第一篇读经选自《默示录》,圣若望宗徒看见有一大伙群众,没有人能够数清(参阅:默七9)。教宗解释说,他们是圣人。他们从天上唱的颂歌如同我们在弥撒中咏唱的《欢呼歌》。
一如第二篇读经所说的,这是对新天新地的希望,对天上耶路撒冷城的希望,对那装饰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的希望。教宗说:我们期待著那美好的时刻。
当天礼仪的第一篇读经记载,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熙雍吹起号角,制定一个斋期」(参阅:岳二12-18)。教宗指出,「我们总是没有目标地快速行走,而振聋发聩的号角声敦促我们放慢生活节奏,回归本质」。
堂管会还计划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展更多的牧灵活动,如组织不定期座谈会,爱心组,见证会,祈祷组,专业唱经班,培训读经员,辅祭员和举办各种晚会等,想方设法,打破“死水一池”的局面,让基督的爱注入每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