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笔耕不止的老人三月十八日,星期六早上,我和儿子正在小区的花园里欣赏着早春的美景,教友刘云突然来电话,告诉我杨老师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已无心看那满园的春色,急忙向石桥铺殡仪馆赶去。
去年重阳节,教堂专门为老年人做了一台弥撒,祝愿老人们长寿,并为所有的老人傅油,还给全市9个堂口的7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纪念品。
很多象鲁敏、何树春、谢丽英、赵永立等七十多岁的老人都不放弃用汗水和劳动奉献爱心的机会。还有的教友从离堂二三十里远的南壕村、北沙梁、赵家营赶来做义工。
正如我认为自己61岁已算是老人,从深圳过关是才发现65岁才有资格使用老人通道。由此进入本次会议的论题,我们也许会想到:每一段历史其实都有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问题。
我是商洛地区人,给老板开车,小时候老人教育,做人要诚实、忠厚、吃亏是福,人都不;利是害,人都爱。我把老人这些做人的格言牢记心中,活着不能做不道德的事。你听说过天主教吗?听说过耶稣教。
老人必须把这传给年轻人、孩童、少年。⋯⋯老人如果一肚子苦水,那就太悲哀了。这比青年愁容满面还要惨。因此,你们要向前迈进,要与青年同在。”(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今天就给你介绍这位人老心不老,越活越年轻,为基督福音的广传笔耕不辍的老人——杨二祥。
在2003年空袭时时,他仍留选择留守巴格达。但他也是教廷保守派的坚定拥护者,消息人士称,他一直暗中抵制改革。
他常常去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单位做义工,有人曾经看到过他做义工的情形。
2006年元月15日下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路,虽然自己有很迫切的渴望,但终究还是有些迟疑,毕竟从没有与老人很多相处,更没有服侍过老人,且听说一老修女已卧床不起,十多天没吃东西,我们该怎样照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