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假如村里有个好吃懒做,不把土地种好,不把家庭经济搞好的人,没有一个人说:就冲他那样我也不好好种地、不好好过日子;假如我们身边有个同事经常旷工,不上班,月月没有收入,同样没有一个人这样说
——德肋撒修女陈大娘今年六十多岁了,是个少言寡语的老人,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她用默默无声的奉献,印证了基督的爱德。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青年们必须受到教育,知道尊敬年长的人,知道重视长者的潜能”。
这位梵蒂冈代表指出,新冠疫情「提醒我们,这的确是个互相依赖的世界」,因此需要众人集体「负起责任、高瞻远瞩并采取行动」。此外,这危机也凸显了环境、发展和安全息息相关。顾此失彼的作法再也行不通。
写完之后张神父告诉大家,我们必须有个名单,有个目标去福传,没有目标的福传是空的,请大家将福传名单就贴在自己家的圣像旁,尽自己的能力去福传,去为名单上的人祈祷,收获在于天主,大家只管去做。
圣座同教会一样,必须与基督有个充满活力、个人、真实及坚固的关系。圣座人员若不每日以基督的食粮为养分,就会成为官僚(拘泥形式的人、功用主义者、受雇的人):一个变得枯干,渐渐死去,被人丢到远方的枝条。
我们不要忘记,若望福音上有个尼苛德摩,是个经师。就是说,是个博学之士。他去请教耶稣。耶稣对他说:“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见到天主的国”。
教宗说耶稣甚至还做了个比喻,说明天主赐给罪人恩宠:有个法利塞人和税吏一同进入圣殿祈祷,前者趾高气扬,自以为是个完人;而那个税吏则不敢抬起头来,他只是捶胸,求天主可怜他罪人。
弥撒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他给我们讲了个他自己的真实的故事:那是文革年代,到处一片混乱,我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巷子里找到了一个公厕,推门进去里面倒也干净且挺安静。
大家都说,神父是个圣人,他心中装的只有他手下的一个个男女老少教友,就像一个善牧悉心照顾着他的群羊一样。外教人也说神父是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