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正中的圣母端庄美丽,周围从左到右依次列着十五幅小图画,每个都是一个小故事。我会一幅一幅去对比,看看圣母的衣服有没有换过颜色;我会拿放大镜去看欢喜三端里面的小耶稣,和其他的圣诞像里面的有什么不一样。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曾有一个很幸福的家,但有一天,爸爸和妈妈忽然吵架了。妈妈瞪着爸爸吼道:“我就是喜欢他,我们一定要离婚!”她和弟弟被这忽来的一幕吓哭了。
这不是一首无意义反复、回环吟唱的儿歌,而是关乎一棵成为家的大树、一对贫弱母女悲惨而又温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德肋撒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首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表演了故事《嫦娥奔月》,孩子们一边认真聆听主持人老师的故事讲解,一边仔细地观看故事情节,还不时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表演鼓掌加油;接着老师教孩子们吟唱李白的两首诗《古朗月行》和
这原本是一个兄弟日益情深的美好故事,结果却以悲剧收场。教宗指出,这个故事从小小的嫉妒开始:加音感到恼怒,因为他的祭品没有取悦天主,心中便开始酝酿这种情绪。他应该控制这种情绪,可他却没有这样做。
这是一个爱的故事,这故事源於祂为我们降生成人且死而复生。今天,我们藉着创伤进入天主的奥秘,明白慈悲并不是祂的其中一个品质,而是祂的心跳。
教宗表明,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婚姻之爱是天主的一项特殊恩典,需要我们每日经营;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信德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围绕在家里的餐桌旁’。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档节目,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山东济南的故事。有一家三口举家从东北来到济南打工,刚到济南,人生地不熟,只能找一些临时工来勉强维持生活。
“不挡着”的背后,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一位修女的妈妈讲,当她的女儿提出当修女时,他们家正处在最难的时候。她自己得了脑血栓,老伴常年有病,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还在读初中,女儿是全家唯一的劳动力。
特别是为了制止恶,必须有人超过他需要尽的义务而爱他人,这样才能重新开始一段恩宠的故事。恶非常熟悉它的复仇,如果人们不中断恶,它就有可能蔓延甚至窒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