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吸引了许多过路行人伫足观看,足见天主的子民不分国界,大家都是一家人,都信奉唯一的天主。
最后,教宗提到隔天十九日是圣若瑟瞻礼,他说:我特别向我的主保大圣若瑟呼求,好使天主的子民因为怀着信德相信、庆祝和善度圣体圣事的奥迹,而满溢着基督的爱,并把因这个爱而来的喜乐与和平散播给全人类。
教宗之所以谈到弥撒的艺术,首要目的在强调礼仪的神圣性,他愿意借着礼仪的外表形式来教导天主子民神圣的意识。教宗把举行弥撒的艺术和礼仪的规则结合起来,他指出这个艺术来自忠实地遵从礼仪规则。
他有一次解释了这项决定,说:「我的子民很贫苦,而我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讲道中,帕罗林强调,司铎是“一位跟随主的门徒”,在欣然接受天主召唤后,“以代祷者的身份沉浸在天主子民的历史中”;司铎陪伴那些“托付于他的人们,成为他们生活的福音、天父慈悲之爱的记号和工具”。
通过这份精神上的联系和对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敬礼,天主子民得以进一步更加坚定。让我们恳请罗马人民救援之母为全世界转求和平的恩典”。(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解释说:默想耶稣的这番话後,今天我们从信德层面意识到,我们是藉着圣神与天父及耶稣共融的天主子民。在这共融奥迹之中,教会找到了透过爱来履行自身使命的不竭动力。
我们想到那陪伴天主子民在旷野中的隐荫。总之,庇荫论述的是天主的温和。正如他曾对玛利亚所说的,今天也对我们众人说:“我在这里等着你,我愿意成为你的庇难所:你来我的庇荫下,与我同在吧”。
旧约先知曾谴责以色列子民无法觉察天主所行的“新事”,而耶稣也注意到了听众的不理解,所以用比喻讲话。这并非为了简化祂的讯息,而是表明人心的顽梗,拒绝接受圆满生命的可能性。
教宗呼吁比利时司铎要热爱耶稣基督,与天主圣洁的子民并肩同行,在多元中寻求和谐。教宗接着谈论福音所教导的喜乐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