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祈祷,服务和奉献,这就是奉献生活的样子。年前为了准备几十个人学习的教室和房间,我们从早上一直忙到吃中午饭。原本以为吃过中午饭稍微休息一下,不曾想我刚回到宿舍准备休息,就听到了她们准备房间的声音。
在避静中,马神父以在生活中与生活的天主相遇为主题,用自己丰富的灵修经验为大家作了精彩的分享,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与天主相遇的方法:当人以信仰的眼光去留意大自然、留意他人的需要、留意天主的需要、留意自己的需要时
他指出,这是「一次短暂却重要的访问,再续2017年在埃及阿兹哈尔的会晤,在基督信仰与伊斯兰对话的历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以人类手足情谊为基础,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
他很坦然地告诉我:一切信靠天主吧,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都在天主的掌握中。
教会恢复正常活动后,在忙碌的生活中母亲从未忘记祈祷,晚年更是全心祈祷,早晚课、拜苦路、玫瑰经、参与弥撒、拜圣体等。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坚持去教堂。母亲的祈祷生活深深影响我们几个弟兄姊妹的信仰生活。
当我远离喧闹的城市,离开忙忙碌碌的工作,离开劳顿疲惫的生活,走进伫立在满山绿色的青砖瓦房,静静地注视着窗外蓝色天空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满坡色彩缤纷的野花,心灵就会被那一处处平静柔情的乡村田园生活感动。
那是一种躁动不安的灵魂的回归,一帖燥热人间的清凉剂,依傍着这极静美的“晚钟”,实已跨越了画布,走向了所有信者的心灵,他们祈祷的身影,专注的神情,定格在信仰的板块上。
2月3日上午,在圪潦沟堂区的王家庄堂口,成功举行了福传与信仰见证分享大会,来自各地的教友约有四百人。
印尼首都雅加达一所天主教女高中的学生创作的信仰书籍,具有福传价值。这六册书出自十九名天主教徒学生的手笔,书名分别是《感谢天主》、《预备,开始!》
然而,若我们在黑暗之中跌倒,我们仍可以仰赖天主的宽恕与柔和,天主必定把我们带回到光明的生活。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取自《若望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