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只停留在短暂的事物上,因为没有人激励他们去寻找真正的宝藏。教导人关注紧要事物乃是为他提供重大的帮助,在迷失方向和满足於短浅幸福的当今时代,尤其如此。
圣母玛利亚帮助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乐意接纳天主子,大圣若瑟则「激励我们不断寻求天主的旨意,满怀信赖承行旨意」。事实上,他们两人都让天主接近他们。
迫在眉睫的死亡促使人们祈祷,也激励先知活出自己的圣召,为他人服务,接受自我牺牲,好能拯救他人,让幸存者承认并赞美真天主。
在这位真福的激励下,修会数十年来在贫穷地区,尤其在亚洲和非洲推广修会神恩。如今,这个修会的工作遍及世界上20个国家。
这同样的慈悲目光曾看穿宗徒们的内心,激励他们走上新生命的旅途,跟随并宣讲他们的老师。在这幅圣像中,耶稣注视着我们,似乎也向我们呼唤:‘你是否准备好放下你过去的某些东西来跟随我?
这同样的慈悲目光曾看穿宗徒们的内心,激励他们走上新生命的旅途,跟随并宣讲他们的老师。在这幅圣像中,耶稣注视着我们,似乎也向我们呼唤:‘你是否准备好放下你过去的某些东西来跟随我?
然而,有一个因素可以区分这两个场景:在大博尔山有天父的声音安慰圣子;在革责玛尼除了《路加福音》提到耶稣得到一位天使的激励之外,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14:33)耶稣的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从最早的沙漠教父圣安当到后来的圣方济各,他们完全放弃自己的一切,去跟随主耶稣。
他们在这所医院感受到一个真实家庭的爱护,并在这种氛围的激励下勇往直前,克胜疾病。教宗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带给我这些照片、这本书,以及这个题词。其中包含着许多故事。
如今在我们堂区的兄弟姊妹的微信里,每天有专人带领大家诵读圣经金句和分享,氛围比过去活跃很多,除了圣经与祈祷,其余庞杂的内容基本没有,更没有抢红包、谈闲话等等,大家只讲与读经和祈祷有关的内容,互相在信仰上激励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