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决志修道,并加入了陕西西安修道院。但当时由于时局原因,修院被迫解散,无奈只能回家,后来从医。娶妻生子之后,他便把未完成之志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诚愿将三个儿子全献于主。天主悦纳了他的慷慨。
不久后,进院修道的人络绎于途,如过江之鲫。之后熙笃分院如雨后春笋,遍布世界各地。熙笃修道院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死去的修士的灵魂是如何拜见上主?以及修士的魂灵如何在梦中向斯德望转达天主的圣意?
三、对移民的教牧关怀的影响(一)金大建对韩国在罗马的韩国留学生的影响1.在异国他乡读书求学的模范圣金大建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到中国澳门修道求学,学习西方语言与神哲学,并且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神父们弃家修道,抛弃了家庭的天伦之乐。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群活生生的年轻人就不需要一个“家”了。他们仍然需要一个“家”——神父们的团体。
父亲工作很忙,平时教育子女的机会也不多,我决定修道的时候,他只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他说:“要么不要去,要去就好好走到底。”过了这么多年,父亲也已过世,但我还是常常想起这句话。
我们修道时,段老先生经常关心和帮助我们,以不同方式鼓励支持我们。不管远近、上下团体,他和他的家庭对待神父、修士、修女一视同仁,都给予照顾和尊重。天津教区的王景峰神父告诉信德网。
为了能够培养修生,他亲自挨家挨户地去说服家长,让大家意识到修道的重要性。一次他去某教区招生,当地很多教友知道后,就提前捎话,说如果他去了,就打断他的腿,那里不欢迎唐山刘。
因为家里子女众多,仅存活下来的就有姐弟七个,父母为养活一家老小,无闲暇单独与哪个孩子培养感情,加之自己多年在外,求学修道、服务教友,经常不在母亲身边,所以总感觉母子情分比较疏远。
铎职圣召让他进入布莱萨诺内大修道院修道,讲两种语言,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神学系获得神学学位;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晋铎。
少年时期因受谦卑简朴的方济各会士影响立志修道,于三王来朝瞻礼后与家里人告别,前往方济各修院,穿上会服,系上神贫、贞洁、服从的腰带,并取会名比约。经过极艰苦的初学生活考验后,于1907年矢发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