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令我们厌烦的人呢?不过,我们不是也经常令别人厌烦吗?在《圣经》的记载中,天主经常以慈悲耐心地对待子民的抱怨。子民先是怀念在埃及为奴的日子,後来又抱怨没有食物吃。
教宗或许想表现天主如何始终与受苦的人类同在。由此可知,保持沉默意味着不以好话、甜话敷衍塘塞,却疏远苦难本身;沉默意味着陪伴和伸手医治。教宗不但经常对人作出这个举动,也对白冷城和纳粹集中营的高墙这麽做。
可以说,周神父的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牧放主的羊,如何更好地传达主爱的旨意。
人们只记得如何吃喝,准备礼品和宴会,却很少有人记得我。在圣诞节,人们正在无意识地对我表示拒绝和遗忘。更糟糕的是,他们正在用一个被人们称作圣诞老人的来取代我。这是人类对我多么大的冒犯啊!
在默想的最後,神父一如往常提出了几个省思的问题:我们如何面对近人的痛苦?我们是保持警醒,祈祷呢,还是像三位门徒那样睡去?
那麽,我们该如何向今天的人宣讲基督呢?如何向《变形记》中所描述的那种典型人物宣讲基督呢?
祂在何时何地,又如何捕到鱼,我们浑然不知。」至於多元社会中的挑战,教宗表明,挑战对教会有益。「我们不该害怕挑战,因为它能使我们成长。
培养分辨能力意味着不躲在僵硬规则或理想化的自由背後;培养分辨能力意味着‘暴露自己’,走出自己的信念和偏见,好能敞开心灵去了解天主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正如何对我们説话,祂此时此刻如何对我説话
关於朱丽亚(Giulia)提出的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教宗回答说,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任何人都没有改变世界的魔法棒。因此,真正改变的动力在於心。
我们看看耶稣如何爱了伯多禄。在《若望福音》最后一章,耶稣复活后显现给门徒们,并为他们准备了早餐。早餐后,耶稣三次问伯多禄: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