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委员会还组织了三期在港培育活动。九月六日第一期培育、十月一日第二期、十一月七日和八日为第三期。
他说,今次的研讨会是为了探索耶稣会的培育方式,如何在中国及亚洲等地方展现信仰和文化交流。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学者何建明的文章在会上发表,题目是<中国近代耶稣会教育思想的当代启迪>。
黎主教指出,虽然圣人没有到过澳门,但后来的耶稣会士在澳门开办修院,培育人才到中国及东南亚传教。
有鉴于此,教会应该引进企业的服务方式,除了洗礼前的慕道准备外,更要抓好洗礼后信仰培育的“跟踪服务”。
谈及献主会对青年的培育,他说献主会来自西方国家,培育方法比香港填鸭式教育不同。献主会中华省会长吴德维神父告诉《公教报》,他们以传教士身份在港服务,期望鼓励更多信徒回应传教召叫。
他以美国为例指出,平信徒接受教会内的特定培育后,在团体内接受派遣,从事牧民、培育和正义和平等工作,有受过教会法培训的平信徒甚至可出任教区秘书长。他们不是要取去司铎的职务,而是彼此共融。
按照我们的计划,经过一年的培育,学员能够独立做咨询;能够切实帮助求助者解决一些心理、人际关系、家庭、亲子或灵性上的困惑问题。
此外,教宗也勉励主教们在修院和所有培育进程中谨防未来的司铎陷入上述诱惑。教宗阐明,他们必须在一种具体环境中履行自己的使命。我向你们坦言,我为修生的培育担忧,不知他们是否能成为服事天主子民的牧人。
慈幼会致力于培育工作,特别是青年培育。在这里,慈幼会士能够提供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无法提供的服务——牧灵关怀。除了弥撒和其他圣事,慈幼会士也提供灵修指导。
在公学内的培育完全按照教会训导的指示,而修道生的培育过程包括了直接的、个人的参与新慕道者团体。此外,根据公学的具体性质,拟定的课程将“在传教性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