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我要求严格,每天早起默想、日课,每天玫瑰经、弥撒祭献,一生坚持不懈。张主教是一个谦虚温和、充满智慧的人。他温和善良、待人热情,常说自己无能、软弱,实则柔中带刚。
自我记事起,奶奶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生病,可是从来未见她怨天尤人。奶奶一直默默地背负着天主赏赐的十字架,终日不忘祈祷,把病苦全部献给天主。身体一好转,就坚持进堂祈祷,参与弥撒。
与人对话也涵盖了奉献生命的幅度。面对神学院的师生,教宗鼓励他们在阿拉伯和希伯来语言及文化课程中发展对话,促进与犹太宗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认识共同的根基和彼此的差异。
上主期待我们的回应则是祈祷和彻底的自我奉献,而非昏睡、刀剑和逃散(参:玛廿六40,52,56)。”因此,教会“必须以各种方法推行牧灵工作”,除了祈祷,也要“关怀”那些处在“痛苦之夜”的人。
最后,交出自我是最圆满的。我们被造去爱与被爱,而天主便是爱的泉源。”当阿曼达发现到耶稣召叫她完全奉献自己时,便跑到修院院长跟前,并说:“我需要知道是否真的是祂,还是我自己幻想这一切。”
我们每一个人在爱中所领受的自我奉献的圣召,都藉此发展和具体实现。
答案就是爱:无条件的、自我奉献的爱。
“主,叫我看见”,看见你的无穷大爱、仁慈美善,看见自己的卑污丑陋、软弱无恒;看见你为我受苦受难受辱受死的凄惨,看见自己罪恶累累、执迷不悟、屡教不改、重蹈覆辙的顽劣;看见圣人圣女可歌可泣的英勇豪迈、牺牲奉献
面对这些挑战和冲击,教会在自我反思中往往习惯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社会,归结于无信仰者的影响,归结于社会制度或是教会体制等各种客观原因上。却很少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两位修女以圣歌练唱结合实际生活的方式为大家分享,让大家亲身参与生动、形象的耶稣苦难纪念,最终达到能够让大家从内心悔改、更新自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