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厄里亚神父也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因为除了致力于重要的物质重建以外,也要尽力活出缔造和平的讯息,避免操纵、干预,或是让仇恨讯息占上风。这位在第一线奋斗的神父最后作出了个人见证。
教宗说,“你们的关怀行动实际上是朝向人的全面发展,所关心的不仅是他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他们的社会融入,以及他们在知识、文化和精神上的成长,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
段神父在讲道中劝勉大家,作为度奉献生活的神父、修女,被天主拣选,受召成为“共融的专家”,在各自的修会团体中彼此的接纳和关心,实现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共融,应以心体心,以爱还爱,满怀热忱活在当下,每个人也要正视内心的创伤
他说,"在一个被不确定所困扰的社会中,恐惧已经控制了年轻人,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并伴随毒品和其它物质消费的增加。
然而这种直觉性“良知”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难得一见了,也许现代人所受的物质诱惑与精神诱惑是古人所无法相比的。于是奢谈“良知”便让人觉得“不合群”甚至是“做作”——没有良心又怎样?人不一样活得逍遥自在。
(玛7:6)耶稣所说祭献的圣物是人们用来表达敬神的虔敬之物,是指精神价值中的崇高感;珍珠被人们视为美中珍品,这里指的是物质价值中的美感。
教宗指出这两个特征说:“第一个是从牧灵原则看,民族的发展必须具有对人的整体观,就如基金会章程所说的,必须注意到人生命的社会和物质层面,一如宣讲信仰一样,要赋给人的存在圆满的意义,因为人的真正贫穷经常是缺乏希望
3.4按大家能力,作出祈祷、祝福及物质的捐助。3.5建议安排壁布板,让参加者写上祝福句子,以表示对灾民的关怀。
最后,贝尔托内枢机将海地人民托付予圣母的护佑,来进行物质、社会、个人与社团生活的重建。
每一项经济决策都会产生社会影响;每一个环境选择都会左右人们的福祉;每一段人际关系,都植根于物质与文化背景中。唯有认识到这些相互联系,才能引导工作迈向正义、关爱和人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