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带些新的东西回家,但都是一个肯定,就是信任别人,信任自己。
“这不,我给你们带来点花生、红枣、核桃,还有小孙子爱吃的栗子,我知道你们喜欢吃这些东西。我这次来主要是看看你们和我那正上学的宝贝孙子,你们即便回去看我,也不能带他回去,怕影响他学习。”这就是母爱。
其实我们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不吝惜地付出舍弃时,才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东西,吐故纳新就包含了付出的意境。
第三个词汇是‘克苦’,任何形式的尊重都来自于克苦的态度,就是懂得舍弃某些东西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克苦帮助我们改变掠夺性的态度,在克苦内具有承担分享与尊重以及关爱生态关系的形式。
当祂似乎从你身上拿走某样东西时,只是为了腾出空间来给你更多、更好的,让你能在旅途上前行。祂使你摆脱消费世界的虚假承诺,让你获享内心的自由、内在的喜悦。」生命的奥秘在于给予。
“教会总是有这些基督徒的举止,他们去除多余和不必要的东西,将之给予真正有需要的人。他们不仅分享金钱,也分享时间。多少基督徒在做义工啊!这是极美好的事!这就是共融:与他人分享我的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学了一项技能,现在我可以看些东西了。她就像德肋撒修女。我很感激」。像这位年轻的穆斯林一样,今天成千上万的残疾人过着有尊严的生活。该中心不仅让他们接受治疗,还培训他们工作技能,使他们能够自给自足。
他本著自以为正确的态度来诠释上主的命令,因而允许其他人把掠夺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腐败乃是始于一个小的背命,一个不服从,而一步一步地变得严重。”
(参阅:若十四15-21)教宗表明,当今世界充斥著强烈的孤儿感:许多人拥有很多东西,却没有天父。
耶稣吩咐祂的门徒们给这些人吃的东西。教宗解释说:“耶稣想利用这个情形来教育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朋友们关于天主的逻辑,这逻辑就是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