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可追溯至2015年,当时一名尚未出生的美国婴孩在母胎中有生命危险,在其家人向麦基夫尼神父祈祷后获得痊愈。
此外,教宗也赞赏医护人员、辅导神师和志工冒着生命危险、辛勤工作。他们照料病患,成为失去挚爱者的「家人和朋友」。教宗接着赞许,在多方努力之下有效防疫的新冠疫苗于短时间内问世。
即使在“危险处境中,她们也不愿意遗弃伤者”,而是“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照料他们。三位新真福因着这种“热心的爱德,在她们的身体受到威胁时”,不但没有在恐惧中变得紧张,反而以爱德的热火接受折磨和羞辱。
贝尔纳迪神父遭残杀,并与其他人一起被烧死,而吉博多神父在降福一位博韦斯人时,遭到一名德军的枪击,这两位司铎冒著生命危险努力挽救博韦斯村及其居民。
在战争年代,他不顾生命危险在白城抢救了许多八路军伤病员;在劳改期间,收养了许多孤儿和弃婴;又帮助了许多辍学者,穷困者,甚至是陷害他的人。
他们留意为他们引路的标记;他们克服艰难险阻,不知疲倦地去寻找;他们是勇敢的人,不怕因会晤上主而招致的生命危险。教宗表示:生命正在于此: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行走,但要留意、孜孜不倦而且有勇气。
清代禁教期间,仍有神父们冒着生命危险来照顾教友,施行圣事。170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伊大任为济南传教区第一任主教,1721年去世,1920年迁葬洪家楼。1716年山东方济各会代理主教为康和之神父。
这种结果是相当令人震惊的…… 问:在许多国家中﹐如尼日利亚﹐因为极端份子博科圣战组织的暴力威胁﹐连要去参加弥撒都得冒着生命危险。威胁宗教自由的情况很多吗?
青年们,你们要为崇高理想冒生命危险!这是教宗方济各在上个主日4月28日的弥撒讲道中谈到的思想。
托彼特在尼尼微城常周济同族的贫困弟兄,当他的族人被杀时,很多次冒生命危险将尸体埋葬,因为当时残暴的君王在杀人后是要暴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