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哀号证明了人在死亡奥迹前的恐惧,以及人悲痛地意识到唯有天主是脱免死亡的答案;因此,他无法想像天主所派遣的默西亚会在十字架上毫无作为地等死。他不能明白这一点。他不明白耶稣的牺牲奥迹。
我将这个失钱的比喻扩展开来,讲到基督徒的金钱观,就是想告诉大家:作为基督徒,要有一个适合基督徒的金钱观,不要在社会浪潮中迷失自己,我们要做善良忠信的仆人,免得被丢到黑暗中,那里有哀号和切齿。
我们怎能不从既欢乐又失望的人性深处听到发出求救的哀号呢?今日是耶稣圣诞节,“那普照每个人的真光”(若1,9)今日进入了世界。圣史若望这么宣报说:“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
在听从法律之前,先要信赖天主──是天主先听见祂百姓的哀号,因此要下去拯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参出三8)。
今天的第二篇读经希伯来人书说出了主耶稣面对死亡的选择:“当祂还在血肉之躯时,以大声哀号和眼泪,向那能救祂脱离死亡的天主,献上了祈祷和恳求”(希5:7-9)。
耶稣的生活,也反映了若瑟在面对艰难却选择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当他还在血肉之身时,以大声的哀号和眼泪,向那能救他脱离死亡的天主,献上祈祷和恳求……”(希5:7)。
切莫将人文主义与强势取向的意识形态相混淆因此,基督徒必须倾听各民族的痛苦哀号。教宗阐明,提出一个关注受造界和人类生命课题的普世道德新愿景,这是我们在文化领域所应追求的目标。
当然,主耶稣也告诉了人选择的后果:如果不接受天国,不跟随祂而更新生命,开始新的生活,就将面对外面黑暗中的哀号和切齿。今天,主耶稣基督继续通过祂的门徒们,以及教会团体在继续召唤人,寻找人。
当上主从燃烧的荆棘丛中召唤梅瑟时,就立即显示出祂是一个能看见、更能听见的天主:“我看见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听见他们因工头的压迫而发出的哀号;所以我要下去挽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离开那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的地方
主耶稣曾经祈祷父免去祂的苦难和死亡,祂以大声的哀号和眼泪(希5:7-9),表达自己的不愿意。然而,最后,祂却选择了承行天父的旨意。其次,主耶稣接受苦难和死亡,是为了选择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