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在考验和苦难中前进,因主所许的圣宠的力量而得到鼓励,使她在人性的懦弱中不失其全盘的忠贞,且要以堪当基督净配之身自处,在圣神的推动下,不断地革新自己,俾能从苦路进入不会没落的光明中。(待续)
因为主的苦难可以说从他与宗徒们举行最后晚餐时就开始了:晚餐后他立刻去山园祈祷,开始饮他的“苦爵”。在最初只是在圣周六至星期日的夜间举行。到第四世纪时,才逐渐发展成为三天的庆祝。
圣母双臂张开,仿佛是向苦难的众生敞开怀抱。拾阶而上,便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一座由灰白色石头砌成的方形小屋,现在是一座小教堂,基督徒称之为“帕那亚·卡普鲁”,公元4世纪左右建成。
他面露悲悯之情,仍在关心着人间的苦难。他的崇高、理想之美与茹达斯的卑劣形成鲜明对照。使主题格外突出。从构图看,画面大量的规整直线,增强了肃穆的气氛。
教宗对此表示,苦难与冲突的境况对於天主而言是慈悲的机会,今天正是慈悲的时刻。今天,耶稣的门徒依然蒙召引导人与富有同情的慈悲救恩相遇。
以此略表对大嬷嬷的怀念之情,怀念那一代的神父、嬷嬷们,怀念他们慈爱的形象,怀念他们为圣教会承受过今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祈愿先圣先贤的光辉,激励子孙后代拥有一颗光荣天主的心。
然而,当这种事发生时,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与苦难场所格格不入的人性匮乏,令人悲恸不已。你们要孜孜不倦地做病人的朋友、姊妹和母亲。」耶稣临在於每个卧病在床的人身上,向我们求救的正是耶稣。
教宗解释道:这份爱尤其体现在对苦难、不公、贫困,以及人类历史的一切处境的关注;这些处境以不同的方式显示人在身体和道德上的限度和脆弱。
在援助苦难教会组织的推动下,隔天主日将在波兰举行关怀受迫害教会日。教宗对此表示:在目前不安与痛苦的情况下,我们应以热诚祈祷和具体援助支持在伊拉克及其它中东国家的弟兄姐妹们。
「泽诺神父今天向我们展现基督忠实门徒的典范:他效法神圣导师基督,俯身亲近最贫困弱小者的苦难,成了无尽爱德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