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圣保禄才说,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换言之,凡是享有耶稣逾越奥迹恩宠的人,愿他们都能结出这恩宠的果实,使之在人类的救赎上日臻圆满。
愿这道光使那些不听信冲突与暴力的邪恶逻辑,但崇尚对话与谈判的人的努力结出果实,以便调和个别国家内部的紧张局势,并寻找到公正和持久解决折磨该地区的冲突的途径。
在利玛窦神父自己的笔下,他如此说:我希望由于保留这样的记录而使我们耶稣会进入中国这个闭关多少世代的辽阔领土以及从这个高尚民族所采摘的第一批基督教果实的故事不至湮没。
这一串串的丰收果实,都是金凤志神父这位上主葡萄园的园丁辛勤耕耘的结晶。在龙屯堂区活跃着一支传道员队伍,他们像当年的宗徒那样“跟随了他(耶稣)”,不管春秋冬夏,到处宣讲福音。
不断有人在博客上与我切磋信仰或提出问题,我都热情地一一作答,我认为这是传播福音的大好机会,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播下福音的种子,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方济各认为,“教会‘去欧洲化’的明显现象”正开始“在强大的地方教会中结出果实”。他解释说:“印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即使它有自己具体的神学理论。在亚洲,我们看到了一种强大的神学思想的开始。
此一初传(kerygma)综合了一个爱的奥祕:这爱「如此真实,如此真诚,如此实在,并邀请我们与祂建立真诚的关系,与祂进入可结出果实的交谈」(《生活的基督》宗座劝谕,117)。
将爱的种子握在手中,充满信心,求主赏赐良田和风雨阳光,让爱结出百倍的,六十倍的,三十倍的果实吧!用善良互助、欣赏、理解包容、自强、负责的爱之种,撒入他人心田,结出爱情的硕果累累吧!
然而,我们不应将殉道者视为像在荒漠中绽放的花一样单独的“英雄”,而是应该将他们视为主葡萄园——教会的成熟和上好果实。
即使在今天,这一点也是如此重要,在传教区的境遇中让人信仰和人发展进步,不是移植外部模式或者把他们限制在毫无果实的福利主义上!既不是外部模式,也不是福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