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处理事情时欠考虑?是否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藉着这个机会更好地反省自己,用信仰做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缺憾而自励奋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博爱的精神融入人群,向着更加完美的自我而努力。
做过、经历过甚至听说过的事情也可以作镜子,可以作为我们通向成功的途径,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前车之鉴。把一切当作随身携带的小镜子,走到哪里就照到哪里,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
我曾听到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个教外的小朋友常来教堂,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唱歌。很多人以为她是教友,也让她与其他的小朋友在弥撒中奉献饼酒。后来才得知这孩子患了白血病,由于病情加重,不能再来教堂。
答:有很多事情实在改变了。一方面,以战争和恐怖活动形式出现的暴力渐渐蔓延扩散了,而且透过社会传播媒体,这样的暴力更是无所不在。
我知道这样一件事情。在华北某地农村一个有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里,住着一户教友世家。若从他家的曾祖父奉教时算起,这户教友家到如今奉教差不多应该有5代,时间也有150年了。
圣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多言,常生活在爱中,而我们喜爱说是非,我们要知道口是赞美天主的;圣人从来不封闭自己,在失败后懂得悔改,在满足中找到财富,可我们思虑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圣人常在心中找到天主,把所有的事情交与主手中
从第六届信德之友交流会开始,一直到第九届,每次都接到“信德”的邀请,这是最令我诚惶诚恐的,因为这几年事情多了,给“信德”写的稿件就少了很多,但编辑们对我依然是不离不弃,给予我更多的鼓励与帮助。
可是,相反的态度总是制造仇敌和战争,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温良、良善心谦不是愚蠢,是另一回事,是深刻明白天主的伟大,并朝拜祂。
其实不然,事情是要做的,而不是光说的。此外,虚伪的人不会自我批评,从来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总是怪罪他人。我们想到那看见别人眼中木屑却看不见自己眼中大梁的比喻。
教宗感叹道:生活中,我们多少次认为事情已成定局,後来却只是片刻的浮云。我们多少次面对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到最後它们却也迎刃而解了。